建设“六大区”实施“四项工程” 推动“建设一流边防线”
党组书记、主任 肖翠艳
兴安盟西北部与蒙古国接壤,约有130公里边境线,175平方公里边境管理区,边境地区包括2个旗市3个乡镇,人口约11000人。兴安盟外事办紧扣努力完成“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在全面承接自治区外事委重点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注重体现工作的创新性,抓住我盟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盟的有利契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为目标,树立外事工作“品牌”,通过建设“六大区”、构建“六个一体化”、打造“六个支撑点”,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推动建立边境地区精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口岸旅游景区、主席长廊一同,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助力构建主题鲜明、特色突出、接通内外的“一流边防线”,在潜移默化中浸润边境地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守护好祖国北部边疆这道亮丽风景线,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兴安盟阿尔山十周年献礼。
——通过建设“六大区”,助力实施“四项工程”
通过建设基层组织示范区、联防联控机制样板区、法治宣传特色区、意识形态实践区、兴边富民先行区、边境旅游活力区等六大区,助力实施团结戍边、保障稳边、基础固边、产业兴边“四项工程”,为促进边境地区和谐稳定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建立“支部+”工作机制,联合驻军部队、边境管理支队、边境旗市外事办各级党组织联学联建,联创共建,联合开展“五个一活动”及“石榴籽同心筑梦”系列主题活动,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大党建格局,进一步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完善边境管理联防联控机制,增加共同分析研判、清边治理、法规宣传、信息共享等措施,巩固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坚强堡垒。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加大边防政策法规宣传贯彻力度,通过以案释法、情景模拟,教育边民群众自觉抵制各类跨境违法犯罪行为,全力维护边境和谐安宁。坚持底线思维,守好意识形态阵地,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推进实施“党旗耀边疆”引领工程、“强基固本”铸魂工程、“民族团结”典型培树工程,鼓励农牧民参与边防建设,提高农牧民群众爱国护边意识,坚决筑牢维护祖国北疆安全稳定的铜墙铁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兴边富民先行区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开展“四个吸引”,通过人员交流、帮扶协作、典型引领等方式不断加深各族群众间的交流互鉴,带动各族群众共同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积极推进边境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边境旅游发展中注入新内涵,谋划推动跨境旅游合作,积极对接蒙古国“做客蒙古年”活动,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通过构建“六个一体化”,助力推动中蒙两地友好交流合作
通过构建“一带一路”倡议同“草原之路”倡议对接一体化、“两国两省一盟”(蒙古国东方省、中国吉林省,兴安盟)沟通协作机制一体化、中蒙人文交流合作一体化、中蒙两国边界联测联检工作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合作一体化、兴安盟与东方省森林草原防灭火联防联控机制一体化,巩固现有的中蒙务实交流合作,向外展示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不断扩大知华友华的国际舆论朋友圈,传播好兴安声音、阐释好兴安特色、展示好兴安形象。
——通过打造“六个支撑点”,助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阵地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以守望“相思树”、跨国生命救助、联检大救援、5.21大火启示、日军侵华罪证及兴边富民示范户等6个边境地区历史与现实素材为支点,通过中蒙两地相融合,近期与远期相呼应、硬件与软件相配套、线上与线下相衔接,多维度、全方位、场景式推出具有政治性强、内涵丰富、意蕴厚重、接受度高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国传统文化形象,下足“绣花功夫”,赋予边防线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形成军警民融合传播中国声音、塑造中国形象的合力,推动中蒙两国长期稳定睦邻友好合作关系,让“一流边防线”成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亲诚惠容”外交理念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